古诗文名句网 >>所属分类 >> 思念   

题苜蓿峰寄家人(唐代岑参的诗词)

标签: 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唐代

顶[0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
作品名称:题苜蓿峰寄家人
作品别名:
作者:岑参
创作年代:唐代
作品出处:
文学体裁:
目录

[显示全部]

作品原文编辑本段回目录

苜蓿峰边逢立春,胡芦河上泪沾巾。
闺中只是空相忆,不见沙场愁杀人。

译文及注释编辑本段回目录

译文
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,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。
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,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!

注释
⑴苜蓿(mùxù)峰:玉门关外之山。峰,一作“烽”。
⑵立春:节气名。
⑶胡芦河:说法不一,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。
⑷闺中:指岑参妻子。
⑸杀:同“煞”,极甚之义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249-251
2、刘开扬.岑参诗选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86:56

创作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

此诗为诗人在安西都护府任职时作,约作于天宝八载(749)。诗人在安西时,曾行役于外,至苜蓿峰,适逢立春,顿起思家念亲之情而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开扬.岑参诗选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86:56
2、

赏析编辑本段回目录

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,表达自己的思念,也安慰妻子的思念。

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“题苜蓿峰”从首宿峰写起。春天又来到苜蓿峰、胡芦河上。眼望边地景物,诗人不由泪下沾巾。开始就点出边地、点出季节。“逢”,实则是“又逢”,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。“苜蓿峰”、“胡芦河”说的都是边地,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,不仅点明地点,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,从而强调了与“家人”相去之远。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。“泪沾巾”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。至于“泪沾巾”的原因,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。格调是沉重的。

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“寄家人”写自己的思念: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,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,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?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“家人”,却去写“家人”思念自己,而且知道“家人”是在“空思想”。“空”,有徒然之意,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;“空”,又有凭空之意,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。表达了诗人对“家人”的深深理解和怜惜,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,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。诗人之所以“愁”,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,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,“泪沾巾”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。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“家人”,同时也希望“家人”理解征人,慰藉之意,关切之情,自在其中。

全诗语言朴质自然,感情真挚深切,格调苍凉沉重,先从自己思念“家人”写开去,又从“家人”思念自己写拢来,结构回环,语意深长,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249-251

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

岑参(cénshēn)(约715年—770年),汉族,原籍南阳(今属河南新野),迁居江陵(今属湖北),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去世之时56岁。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,气势雄伟,想象丰富,色彩瑰丽,热情奔放,尤其擅长七言歌行。现存诗403首,七十多首边塞诗,另有《感旧赋》一篇,《招北客文》一篇,墓铭两篇。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南乡子·璧月小红楼(宋代孙惟信的诗词) 下一篇好事近·梅片作团飞(宋代雷应春的诗词)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0

收藏到:  

词条信息

古诗文鉴赏
古诗文鉴赏
圣贤
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  

相关词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