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名句网 >>所属分类 >> 离别   

绝句送巨山(宋代刘子翚的诗词)

标签: 绝句送巨山 刘子翚 宋代

顶[0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
作品名称:绝句送巨山
作品别名:
作者:刘子翚
创作年代:宋代
作品出处:
文学体裁:
目录

[显示全部]

作品原文编辑本段回目录

二年寄迹闽山寺,一笑翻然向浙江。
明月不知君已去,夜深还照读书窗。

译文及注释编辑本段回目录

译文
两年来,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,如今忽然转念,要离开这儿,前往浙江。
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,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。

注释
⑴巨山:诗人的朋友张嵲,襄阳人。
⑵寄迹:寄托踪迹,即暂时居住。
⑶翻然:高飞远飏。此指旅行、迁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205-206.
2、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373-374.

创作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

张嵲于绍兴八年(1138年)任福建路转运判官,九年召赴临安(今浙江杭州),除司勋员外郎,兼实录院检讨官。刘子翚便创作此诗送别好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373-374.

鉴赏编辑本段回目录

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,流露出浓重的悲伤。前两句直写,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,如今要离开福建,前往浙江。“二年寄迹闽山寺”,表面全写张巨山,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,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。次句写张巨山离开,用了“一笑翻然”四字,看上去很洒脱,其实是故作达语。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,既非回乡,又不是仕宦升迁,此次离别,肯定愁多欢少,因此诗人写他洒脱,正带有不得已处,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。

三、四句转换角度,以虚拟笔法,想像张巨山走后,人去楼空的情景,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。书房依旧,但是人走了,如果是直写,便索然无味。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,如李白“只今唯有西江月,曾照吴王宫里人”(《苏台览古》)、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(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),刘禹锡“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”(《石头城》),都是如此。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,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,增加冷漠的气氛,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,衬出人的多情,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,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。这样一转折,加深了诗的底蕴,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。

自然界的风物,谁都知道是无情的,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,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,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,把明月拟人化,说它不知人已去,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。这样的构思,在古代被普遍运用。著名的如唐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只今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以桃花依旧,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。又如岑参《山房春事》云:“梁园日暮乱飞鸦,极目萧条三两家。庭树不知人去尽,春来还发旧时花。”把庭树拟人化,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。其他如张泌《寄人》“多情只有春庭月,犹为离人照落花”,杜牧《赠别》“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”,都是如此,刘子翚这首诗,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205-206.
2、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373-374.

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

刘子翚(huī)(1101~1147)宋代理学家。字彦冲,一作彦仲,号屏山,又号病翁,学者称屏山先生。建州崇安(今属福建)人,刘韐子,刘子羽弟。以荫补承务郎,通判兴化军,因疾辞归武夷山,专事讲学,邃于《周易》,朱熹尝从其学。著有《屏山集》。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南乡子·花落未须悲(宋代晏几道的诗词) 下一篇水调歌头·登多景楼(宋代杨炎正的诗词)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0

收藏到:  

词条信息

古诗文鉴赏
古诗文鉴赏
圣贤
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  

相关词条